我之前發表過的,關於動漫產業的政見,再次分享給各位朋友們,也請士林北投的各位給我一次機會,讓我能進議會為大家服務!
士林捷運站口不久前才又開了一間專門販賣動漫產品的店。過去這些東西都被視為次文化,但經過長年日本有建設性的將產業鏈發展起來並推廣到國際上去後,現在已經變成主流文化的代表了。
從廣告,行銷商品包裝,漫畫動畫閱讀到其週邊產品使用者的產值與能吸納的就業,與提供的創意門檻,都更為廣泛。
台灣文化創作在漫畫這一塊是很有市場的,可惜之前有金主與媒體給機會上臺的機會被搞砸了。
但現在日本角川來台開設動漫學校,則是重新再起的機會。
台灣在這樣的創作市場絕對不會因為日本龍頭而失去商機,相反,因為日本開拓了他們風格的通路到世界各地,而台灣ACG界的風格受日本影響最深也最親近。
加上從開拓動漫季等同好成員多年為理念努力集合所奠定的基礎,未來數位與尖端,青文等出版社的持續。
我認為接下來的年度將是台灣ACG產業的正式起航期。
透過由角川帶來一條龍產業專業訓練,結合開拓動漫,FF等大型同人活動,與出版業的合作。
政府要積極把握給予輔助,不要再把幾億的文創預算花像在一次性的"夢想家"活動上。我認為無論從就業,專業水準,文化推廣都會大有成績。
那麼,這跟士林又有什麼關係呢?士林文林路跟劍潭路上,正在蓋一個叫臺北藝術中心(以下簡稱北藝中)的東西,我認為在中正區已經有一個藝術館,在大同區也有一個台北美術館。在士林區本身則已經有了故宮院。
而又在北美館跟北藝中之間距離僅有一橋之隔,台北許多展覽的人潮美術消費成長性又不高,社會m極化下,我不知道北藝中的出現,是否能如期望收益產值的帶來能彌補其蓋下去維護的成本。
還是將可能淪為最大的蚊子館?或是台北市民的錢坑?
但我並不是想唱衰已經正在蓋的東西,而且設法想想這能為士林北投的民眾帶來什麼。
在士林夜市外國旅客眾多的情況,不難想像該地方會成為外國旅客大量進入的地方。
所以除了傳統藝術的展覽外。
我提議將結合上述所說,我認為值得看好的台灣ACG發展,將結合中心的一部份場地,發展出成為能夠像各國推銷台灣創作發展的一塊園地。
不過當然不是傻傻的像上次台灣漫畫那樣的東西,也不是只是想像模仿秋葉原的概念,跟FF那種各社團定期展出販售自己的創作也不同。
而是要專業化,完成度高,產業鏈完整的條件下去做。
過去太多失敗,往往不是缺乏市場觀眾,而是缺乏產出的品質。
朝此努力,結合地利與願景,我認為是值得發展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今天才知道我的自介有上ptt,確實我寫的內容後面思緒有些亂,因為我想表達的是我對於從政為民服務是感到快樂的。
同時也想讓大家透過簡介認識我的背景而已,希望大家對我的一些想法能有交流。